松下表示:因为近年互联网的普及,蓝光光盘的需求量越来越少,目前蓝光光盘业务已接近亏本的程度,不得已“关停”止损。
二十年前,没有 DVD 都不能算“小康”,家长带我们去影像店“租碟”,那就是“农历春节”。
那时候,一个容量几十个g的蓝光光碟无疑就是“品质”的代名词,后来更是衍生成一种比高清、超清更高规格的分辨率的代称--蓝光(一般指1080p)。
作为目前蓝光光盘唯一的生产商,要是哪天索尼都抛弃蓝光了,那蓝光才是真的穷途末路了。毕竟蓝光光碟可是索尼的“亲儿子”。
想当年,作为蓝光 CD 的主要推行者,索尼为了把蓝光推上了 CD 行业的头把交椅,出血不少。
20世纪初的时候,出于消费者们对画质的要求, CD 行业迫切需要一种能承载高清视频的光盘,但是有能力提供高清视频的却不止支持蓝光路线的索尼一个。
作为蓝光最大的敌人,日本东芝公司支持的HD-DVD虽然在容量上稍逊一筹(单面HD-DVD的容量大概只有15-20GB),但是更有王道小说里主角的味道。
首先,HD-DVD 的成本明显更低,在竞争初期, HD-DVD 的成本甚至只有蓝光光盘的一半。
其次,HD-DVD 在生产线上有更大的群众基础, HD-DVD 的生产线就是在 DVD 的基础上魔改过来的。
也就是说,到处都是东芝的“革命根据地”,只要东芝在 CD 行业市场占比里拿到较大的优势,就能快速扩大战场,几乎没有被翻盘的可能。
甚至在2006年初,东芝就迅速推出了HD-DVD播放器,提前抢占市场,微软也推出了Xbox 360外置的 HD-DVD 光驱。
就在大家还在对价格居高不下的高清播放器(第一款HD-DVD播放器价格高达1000美元),持观望态度的时候。
2006 年底,索尼推出了搭载蓝光播放器的 PS3 游戏机,售价只有 599 美元。
每卖出一部 PS3 要亏损 306.85 美元。等于是卖一台 PS3 游戏机送一个蓝光播放器。
索尼这种不要命的打法,几乎在一瞬间就让蓝光的市场占有率超越了 HD-DVD 。
但是 PS3 的对标产品,东芝和微软合作的 Xbox 360却没法免费搭载 HD-DVD 。
再加上,东芝还有半导体业务这个吞金怪兽在前,光盘只是副业,在短短一年内,东芝就做出了取舍。
最终, 2008 年 2 月底,东芝宣布结束所有 HD-DVD 相关业务, HD-DVD 也就此退出了历史舞台。
作为一个成熟的产品, CD 的每一次发展都需要艰难的技术突破做铺垫,但是互联网却是一个新事物,远没有到达目前的极限。
以全球最大的在线视频网站 YouTube 为例,它在 2008 年 11 月,就开始提供 720p 高清视频,而在当年年初蓝光才刚赢得高清影碟标准之战。
2009 年 11 月, 1080p 全高清视频也获得了支持。尽管流媒体的诞生比影碟晚了不止十年,但在分辨率上已经可以比肩蓝光。
更何况,就算上了光盘的迭代的速度能更上网络,光盘的更新也需要同时更新光驱。
但是对于主机来说, U 盘、固态再怎么升级,都是一个 USB 接口能搞定的。
不过庆幸的是,成熟的技术完全“死亡”需要很长的时间,即使是传真,几乎每个人都认为它们是蹩脚的,却也能在这个多元的时代幸存着。
于是,2023 年了,蓝光光盘又重新在存储行业焕发活力。而这一回,超长的寿命成为了它最大的底气。
虽然,无论是机械硬盘、还是的闪存,都已经足够便利了,但还是免不了需要定期通电维护。
不少人都表示,“巨费电”的数据中心的存在就是对互联网行业首收取的一笔“奢侈税”。
毕竟它本质上还是光盘,通过在金属层上用激光“刻”下的数不清的小坑,就能储存信息。
只要准备一些平价的保存器具(专业纸袋),信息的存储寿命就几乎是永久性的。
相比之下,传统机械硬盘的寿命不到十年,而闪存在不通电的时候,数据只能安全地保存几个月。
甚至就算是核战争爆发,光盘也不会因为辐射而导致数据丢失,但硬盘和闪存就做不到这一点。
美国国际数据公司(IDC)的预测,全球数据总量将在 2025 年达到 1.75 亿 TB ,其中有 80%是只保存却很少读取和利用的所谓“冷数据”。
为了避免出现末日小说里“人类因为电子数据被摧毁而导致文明倒退”的问题,我们把数据交给蓝光光盘,好像是一个不错的选择。